• 708008 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2號
  • +886 6 297 6688

議員蔡旺詮業務報告質詢

農業人口逐年減少,推「多元農業」促進青年參與

今(17)日,台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八次定期會,針對農業局進行業務報告質詢,市議員蔡旺詮指出,台南市農業重鎮,但農業人口卻逐年減少,呼籲市府要有嶄新的觀念,在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安排輔導青年加入,以活化農業。

蔡旺詮一開始先肯定農業局,各項政策落實與環境保護等,尤其在他積極爭取之下,取消了農地可簡易變更種電的措施,保護了為數不多的農地,感謝農業局與市府的努力。

蔡旺詮也強調,近日傳出中國打壓台灣農產品的種種惡劣行徑,無疑與俄羅斯欺壓烏克蘭一樣可惡,身為地方議員也必須表態,強烈譴責這種打壓行為,也為台南的農民朋友發聲,希望引起更多關注。

蔡旺詮在質詢中提到,農業局推廣科技結合農業,如以無人機噴灑皂鹽,防治荔枝椿象。或噴灑稻草分解菌,加速稻草腐化,減少焚燒。甚至AI都能防治病蟲害。透過無人機作業,1分地只要約1分鐘即可完成,以科技節省人力和時間,相信對於農民來說,不僅方便,也是對環境友善的作法,肯定農業局的創新作法。

然而蔡旺詮也指出,黃偉哲市長曾言,2018年上任後,推動智慧農業,導入科技彌補人力不足。故科技大量投入與使用也顯示了人力不足的問題,隨著人口老化、少子化趨勢及農業人力短缺,農業發展面臨莫大考驗,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投入農業,也是主因之一。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台南的農業人口,是六都中少數呈現下滑的。

蔡旺詮分析,所以除了科技投入節省人力,促進青年投入農業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本次的無人機結合農業,也是由青年操作,是另類的青年投入農業。上次定期會也曾提到,高雄青年局邀集在地青年設計師,設計農產包裝的案例。這些案例都顯示,青年農業參與,不一定是制式的「請年輕人去種田」,而是透過專業分工的「多元農業」產業鏈,除最基本的種植之外,防治蟲害、品種開發、包裝、行銷,每個環節都可以有不同專業的年輕人的投入。

農業局長李建裕回應,上次蔡議員曾建議應多與在地青年設計師交流,目前農業局有與南應大合作,暫定至少設計10款農產包裝。讓青年多元參與農業,未來也會設計更多不同方式,讓青年朋友投入其中,不拘泥於「種田」的形式,希望讓每個環節都有年輕人參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蔡旺詮呼籲,農業型態已不如以往,不只有下地種田,產業鏈中的其他各面向也是可以輔導開發的,農業局在施政上必須要有嶄新的觀點,為農業注入年輕新血,活化台南農業。

以區段徵收增加市府收益,疾呼不可重蹈覆轍

今(17)日,台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八次定期會,針對地政局等單位進行業務報告質詢,市議員蔡旺詮指出,本次會期開始第三天,審議決算審核報告中居然提到,以區段徵收增加市府收益,這是非常傷害居住正義的行為,強烈呼籲市府千萬不可重蹈覆轍。

蔡旺詮表示,本次會期開始第三天,進行聯席審查「110年度臺南市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在市政府主管的項目下,審計單位提出重要審核意見,其中第一點提到:「厲行開源節流,連續7年產生歲計賸餘,惟自籌財源佔歲入決算比為5年來新低…」。

蔡旺詮指出,針對自籌款比例過低的部分,市府竟然回應:「將持續辦理各項開源措施……同步推動周邊土地採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方式開發,增益市府財源。」非常令人震驚與不解。

蔡旺詮解釋,市府連續7年產生歲計賸餘,是源於房地市場熱絡所產生的稅收與規費,是建立在高房價的背景下,嚴重傷害居住正義。所幸他與多位議員同仁推行囤房稅,加上其他打房措施生效,今年房地市場熱度才漸漸冷卻。

蔡旺詮強調,雖然市場冷卻會讓市府的稅收減少,但這是邁向居住正義的「必要之痛」。如今市府居然還要重操舊業,以區段徵收增加市府收益,無疑飲鴆止渴,令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這並非地政局所回覆的內容。區段徵收必須要有目的性,也需通過公益性與必要性的審查,來取得建設公共設施的機會,絕不可能以「增加市府收入」為目的,這點必須特別說明。

蔡旺詮呼籲,居住正義是台灣全力追求的價值,不應為了市府稅收而違背,也相信局長的保證。區段徵收是威權時代的遺留物,未來必須減少,為台南的房地市場打造健康的環境,也兼顧居住正義。

最後修改日期 2022/8/18 上午 11:13: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