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妃議員---家暴頻傳兒少保護機制待強化----
日期:2006/4/4
四月四日兒童節,根据兒童局統計,去年兒童保護事件通報一萬零七百多件,台南市就有241件,較前年增加55件,受虐類型以管教不當案件最多,其次為身體虐待,對此,市議員陳亭妃4日呼籲社會局落實高風險家庭的預警制度,防患未然,對有需要協助者也能及早伸出援手,避免憾事發生,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都能得到應有的照護健全成長。
市議員陳亭妃指出,根据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統計,94年台南市兒童少年保護通報件數有241件,較93 年186件增加55件,其通報來源以鄰居通報63件為最多數,其次為學校36件,父或母34件,醫院29件;至於最容易給兒童直接傷害的對象,卻是父母,94年計有178件通報案之相對人為兒童的父母親,佔總通報案件的72﹪,也較93年增加了61案。
而受虐類型以管教不當而遭通報的案件最多,計有86件約佔36﹪,其次為身體虐待70件佔29﹪,且身體虐待案件,94年較93年增加了24件,顯見兒虐事件有增加的趨勢。
陳亭妃表示,會發生父母不當管教及兒虐事件,大多為高風險家庭,即家庭經濟困頓、家庭婚姻不睦、孩子三餐不繼沒錢看病、家人重病精神疾病酗酒自殺傾向等都屬高風險家庭危機,需要政府給予支援,尤其更應落實高風險家庭的預警制度,不僅可防患於未然,也能及早伸出援手。
對於政府宣布要補助五億多經費作兒少緊急生活扶助金搶救高風險家庭,陳亭妃表示,立意良好,但「他們有『能力』申請嗎?」申請過程會不會太難、門檻過高、審查步驟會否太繁瑣,最後落得「無法救急,也不能救窮。」,則是相關單位在推動時要審慎思考的,才不會使良策美意大打折扣。
 另從統計中,管教不當致身體傷害的案件居多,也顯示親職教育的推廣為大多數父母在管教子女上需加強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