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妃議員召開「名不正!言不順!必也正名乎! 」記者會
日期:2006/9/5
時間:九十五年九月五日(星期二)上午十一時
地點:市議會一樓簡報室
針對中正機場將正名為台灣桃園機場一事,市議員陳亭妃等5日召開「名不正 言不順 必也正名乎!」記者會,聲援行政院以地名命名符合國際潮流,並指出過去國民黨執政黨國不分,將國家門面以統治者命名是好大喜功既荒謬又突兀,正名只是回復本名,且考慮到台灣民主與主體意識,也兼顧桃園地區民眾觀感,方向正確,值得肯定。在中正機場更名後,廢省後的台灣,國民身分證上出生地也不該再冠上「台灣省」,也不應該再有「台灣省」的車牌,建議政府以行政權立即處理。
「中正機場(Chiang Kai-shek International Airport)」將正式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TaiwanTaoyuanInternationalAirport)」,英文簡稱則仍保留現行TPE(台北),這是政府處理轉型正義問題的一次重要政策。
蔣經國時代推動十大建設中的國際機場,原本就定名為桃園國際機場,但在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啟用前夕,當時的行政院院會卻突然通過要定名為中正國際機場,在黨國體制下,原因則未見說明,這次政府決定改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算是回復本名,加上「台灣」二字則進一步突顯主體意識,跨出了不小的一步。
以地名命名機場,世界各國有許多先例,如南韓首爾國際機場,日本大阪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神戶機場、新千歲機場,成田國際機場、羽田國際機場,阿根廷有烏斯懷亞-馬爾維納斯國際機場,緬甸有仰光國際機場、德國有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尼泊爾有加德滿都國際機場,南非有開普敦國際機場,泰國有曼谷國際機場,西班牙有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加拿大有溫哥華國際機場,美國有舊金山國際機場等!,均是以地方名馳名全球的航站,國際旅客可更清楚機場的地理位置。
以中正為國際機場名,是過去威權體制下的產物,早已不合時宜,正名只是恢復原本命名,卻可代表台灣,突顯台灣主權,讓台灣主體意識走出國際,與「MIT」一樣為台灣發聲。
除支持行政院將中正機場正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外,對已廢省的台灣,卻仍處處可見台灣省的用語,如身分證、車牌等,似乎有一國兩制之嫌,建議政府利用行政權將「省」字拿掉,或直接冠以該縣市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