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府城民主政治,傳承議壇精髓—捍衛台南市議政史料館說明記者會
日期:2015/3/18 上午 11:00:00~下午 12:00:00
地點:二樓大會議廳
壹、請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于10天內,提出讓市民大眾信服,也令本會接受的說明。否則本會將提「偽造文書」以及「妨害名譽」等項訴訟。
甲:涉及「偽造文書」部份
一、文化局今年2月3日舉行「市定古蹟原台南州會」活化用途定位座談會,廣邀各方人士暢其所言。葉澤山局長表明只是蒐集意見,不會做成結論,但2月24日所發出之會議記錄公文,卻是有結論。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心態,非常要不得。顯然已篡改會議記錄,偽造文書。
二、文化局於民國97年1月25日以南市文發字第09718508070號函覆台南市議會公文說明欄第二項:「有關舊議會大樓設置臺南市議政史料館,為求事權統一,本府攝影文化會館另覓其他適當地點後遷移,本大樓管理維護權屬責移交貴會辦理規劃設置事宜,並請自行編列預算辦理」。可見舊議會大樓之管理單位為台南市議會,于法有據,而且台南市議會每年均編列預算支應議政史料館辦公、策展、史料蒐集、編輯暨對外開放參觀之管理維護等事宜經費。
三、文化局葉局長於2月3日之座談會以主席身份致詞時亦公開表示,舊議會大樓之管理單位為文化局並登載于會議記錄公文書上。藉以誤導與會者誤信管理機關為文化局,欺騙大眾,應係「偽造文書」累犯。
乙、涉及「妨害名譽」部份:
文化局透過媒體對外放話:「多年來協進會均透過議會私下借用,從無依法承租或經營,協進會駐在古蹟角色與合法性?…」云云,誣指本會非法佔用舊議會大樓。按(一)舊議會大樓一、二、三樓全部空間均屬議政史料館展覽室、圖書室、文物室、辦公室使用,協進會何來佔用?文化局睜眼說瞎話,蓄意混淆視聽,公然毀謗。(二)台南市議會善用本會所屬歷屆台南縣市議員之人力、資金協助成立台南市議政史料館,更進一步交付該館對外開放之管理維護,以及史料蒐集、訪談、編審、策展、導覽等重責大任,相關工作之本會成員,理所當然進駐史料館辦公服務。畢竟卸任議員個個都是見證大台南市議政發展的活教材,比一般人更瞭解府城民主政治發展的歷程。(三)本會成員多已年長而且退出政壇或職場,肯自掏腰包、出錢出力的一片熱心已屬難能可貴。既不求功,但求無過,「士頭可殺,志不可辱」,針對文化局之公然羞辱,嚴重妨害名譽,至表痛心遺憾!
貳、在前市長許添財時代,即已將舊議會大樓交予台南市議會管理,換言之,此一建築物之管理單位即為台南市議會,如今市府改朝換代,即不再尊重管理單位,藐視台南市最高民意機構台南市議會之存在,豈是該受議會監督之台南市政府團隊應有之態度?
參、文化局早在許添財市長時期,即委託陳太農建築師事務所進行「市定古蹟原台南州會修復工程設計」工作,時間長達2年有餘並多次正式邀請台南市議會及本會共同參與開會協調。並議定修復後仍定位為台南市議政史料館。市政建設應持續性,怎可早令夕改,出爾反爾?況且文化局誣指本會非法佔用,當時怎可正式函邀本會出席修復工程協調會?文化局豈非知法犯法,「官兵禮邀強盜共商大計」!?而如今,文化局擬偷天換日擅改為「生活環境博物館」,故于2月3日之座談會中誆稱為修復設計爭取中央補助為由,再度欺騙市民大眾。
肆、自從2月3日文化局召開座談會之後,議政史料館何去何從甚受大眾重視,也有媒體以全版篇幅加以報導,綜觀各類看法,絕大多數均支持議政史料館維續存在,例如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先生表示,即使釋出空間,也可保留部份,見證政治歷史發展。鳳凰城文史協會蔡木山先生亦認為,可以多功能方式加以使用。而受訪的九位里長中,如在地永華里長黃文龍先生以及享譽國際的模範社區柯崑城里長等更明白表示:歷屆議員協進會在整個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有其貢獻,而議政史料館的珍貴史料更須被保留下來。大和里陳美惠里長則堅決反對拆除舊議會大樓前半部,也不支持文化工作者進駐,更不同意拿古蹟條款否認前朝文化。本會成員的公園里徐富美里長則痛斥市政府以文化之名搞政治迫害等。換言之,即使支持舊議會大樓活化,但絕不主張將議政史料館趕盡殺絕。
伍、從民主政治思潮來說,建設於民國24年的台南州會建物實是見證台灣民主演進的重要建物。即以連接台南州廳與州會之間之空橋為例,當初係為方便州知事進出州會而設,此一設計即係在概念上預設州會為州廳之附屬機構,州會對州廳僅備諮詢而無質詢之權,也即是州議員無法以預算權來制衡州廳,尚難有獨立之人格,此為民主初始萌芽階段,見證了日據時代台灣民主演進的過程。日據時期的台灣各州目前僅存台南州會尚在,而台南市議政史料館也係六都唯一的創舉,彌足珍貴。所以議政史料館之設置在此,也連帶負有介紹,說明此一政治發展與政治文化的任務。如果史料館遷移他處,即失去其現場的力量。再者,文化本身即是多元面向,並非只有藝文、傳統工藝才是文化,所謂文化應是前人走過的種種生活軌跡,因此民主政治之發展亦是文化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何苦變更舊議會大樓自建立80年來,一直是民主議會殿堂的本質?若隨意變更用途,豈不是張冠李戴,貽為笑柄?今將其以「議政史料館」的文化內涵與周邊其他文化園區串聯,相輔相成的增加屬於文化古都台南的多元文化特色外,更彰顯貴為民主聖地的府城文化特色。
陸、台南市議政史料館館藏豐富、史料多元,包含日據時期台南州會、台南市協議會、台南市會以及光復後的台南縣、市參議會、台南縣、市歷屆議會,直至今日的大台南市議會史料等等,實係文化古都最完整的一部民主政治發展史。曾獲中央研究院學者以及教育部卓越計劃教授參訪圖、立法委員參訪團等各界之肯定支持,也係各級學校公民教育校外教學的重要指標。民國96年,配合立法院、省諮議會、台南市政府、台南市議會共同舉辦全國首創的「台灣與府城地方自治發展史料特展」,特展期間長達半年,成果豐碩。而展覽之史料均依文化局文化資產法相關規定辦理,也經文化局邀請專家學者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嚴謹審查通過,已成為台南市全民的重要文化資產,應受保護流傳,怎可破壞或毀棄?不可否認!僅憑台南縣市歷屆議員投入議政史料館的人力或資金有限,難求其盡善盡美!如欲更加精進,勢需公務部門主動伸出援手,挹注專業規畫、提升品質乃急刻不容緩之圖。如今文化局刻意扭曲、打壓,絕非可行,應行之道。
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