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18變

一、台灣文化首都

  台南是台灣歷史的起點,從歷史來看,1624年荷蘭人來到台灣,在大員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安平墾殖開始,我們常說台灣近代有400年的歷史。實際上,包括距今三萬年的左鎮人,以及金絲猴、劍齒虎、長毛象和早坂犀牛等,台灣早在遠古的史前時代,就有許多特有的動物與後來的西拉雅平埔族群在這塊土地上安居。在遠古的「東山陸橋」沉沒、台灣海峽形成後,台灣更是獨樹一格地發展。近代無論是荷蘭、鄭氏、清朝、日本,台灣經歷的時代,都為子孫留下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表現在有形文化資產上,國定古蹟台南就有22個,有四分之一的國定古蹟在台南,而國定及市定的古蹟歷建在全市就多達185處。台南也是我國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指定城市,包括「西港刈香」、「東山迎佛祖暨遶境」,乃至近期相繼指定的「東山吉貝耍西拉雅夜祭」及「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甚至文化部評估中的祭孔古禮等,全國獲指定的14項國定重要民俗,台南就有4項,占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擁有為數眾多的歷史文化資產,這是台南之所以可以「文化立市」的優勢與條件。
  台南是台灣300年首府,要瞭解台灣,必須先瞭解台南。我們致力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修復與活化再生,對於既有古蹟的經營及維護管理上也不遺餘力。近期包括州知事官邸、轉型文創的愛國婦人館和夕遊出張所、時隔82年後以「文創百貨」之姿重新開幕的「林百貨」,以及新化武德殿、鶯料理、隆田轉運站、安平盧經堂等,市府考量古蹟的歷史與未來,依其適合的屬性予以活化再利用,賦予其新生命,讓文化資產風華再現。在非古蹟的城市地景方面,我們也對大台南名人故居進行調查、並積極推動歷史街區振興工作。 藝術文化方面,我們推動精緻藝術的「南瀛獎」、視覺藝術的「台南新藝獎」、文學領域的「台南文學獎」以及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台南藝術節」,鼓勵年輕藝術家直接面對藝術市場、活化城市藝術空間、推廣文學及在地書寫,並將象徵文化桂冠的「台南文化獎」頒發予許文龍先生及陳輝東老師,表彰他們對台南文化的貢獻。
  其中比較動態的「台南藝術節」,安排「國際經典」、「台灣精湛」及「城市舞台」三大單元,舉辦三年來總共吸引超過15萬人次觀賞,今年不僅參與演出團隊超過50團、演出超過百場,「城市舞台」單元也在大台南各地超過30處古蹟、歷史建築、場館及特色空間遍地開花,可說是城市藝術的新亮點。高品質的藝術饗宴,也帶動台南藝文人口成長,短短兩年之間,參與各式藝文活動的人次增加961萬人次,成長翻倍。兩年一度的「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也是一項非常具有特色的活動,2014年我們邀請世界5大洲20個國家的民俗表演團隊來台南進行國際交流,9天30場次深入各區,預計將再度吸引超過10萬人次觀賞。此外,「藝術進區」深入各區,36場精彩節目在各行政區遍地開花,讓所有市民都有機會觀賞高水準的展演,成為雅俗共賞的親子與家庭活動。此外我們推動「台南市一日文化生活圈」,將大台南依歷史人文、地理風土等在地特色,區分出八大文化生活圈,結合53個地方文化館,推動多元類型的藝文活動、課程、講座或工作坊,迄今每年舉辦的兩三百場次,吸引數十萬人次的參與。我們深信:唯有從泥土生長出來的力量,才是最堅實的,因此在中央已不再列為重點施政項目後,台南仍將它視為文化扎根的主要施政要項,在許多文史工作及社區經營工作推動的經驗上,我們也認識到確有其必要。這幾年來,我們也欣然發現:文化深耕與藝術普及已在台南實現,包括後壁的「無米樂」菁寮聚落,土溝的農村美術館,北區大港社區的香草產業、台灣《深夜食堂》-西港在地的《美味故事》以及連年獲中央補助的安平魅力小鎮,大台南社區居民強而有力的向心力,以及善用歷史、文化、藝術來推動社造,都讓我們的家園環境變得更優美、更宜居。
  文化創意方面,台南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致,吸引許多劇組來到這裡拍片取景,包括《總舖師》、《刺蝟男孩》、《加油!男孩》以及《天台》等,都是市府協助拍攝的戲。大台南有豐富的農產品,我們將特色產業與文化創意結合,包括芒果、龍眼,以及每年三月的台灣國際蘭展,都展現在地的創意設計能量。空間方面,包括海安路的公共藝術造街、府中街的文創市集聚落、正興街的生活創意群聚,神農街的歷史文化街廓,則都成為滋長文創的最佳溫室。2014年是台南創意產業年,透過台南中小企業服務團、流行時尚創新、發明作品媒合量產等計畫,導入創意產業。地方型SBIR推動計畫,三年多來共協助350家中小企業投入創意加值研發。2014市府提高「文化創意」及「數位資訊與創新服務」領域的總補助款,鼓勵中小企業投入創新研發。
  我們常說「最在地的記憶往往也最國際」,過去台南有許多歷史街區,經濟活動都相當蓬勃,舉凡新化老街、府城米街、打銀街、布街等,每條老街都有一段故事,各自代表了不同產業群聚的獨特時代性,許多「老屋」則是既非古蹟也非歷史建築的私人建物,以傳統的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規來說,雖然古蹟及歷史建築可用「文化資產」的法定地位保存下來,但是時代一直在變,人的觀念也一直在進步,現在我們都認知到,文化資產的定義不僅止於此。我們吸取世界各國的經驗,期望以更永續、更雙贏的創意作法,鼓勵民間保護這座城市的記憶,為此,我們推動制定象徵「文化憲章」的「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積極透過立法,以指定、獎勵、活化與更新等政策工具來保護歷史街區,重現城市的歷史紋理與圖像。另外,我們成功加入「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打開城市之窗,和「京都」、「羅馬」、「巴黎」擁有相同文化實力。
  2014年初起巡迴東亞3國5城的「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展」已完成台南、北京及上海的展出,獲得熱烈迴響,9月在東京開展、11月將回到台北故宮,併同3年來已完成的選址、先期規劃與國際徵圖評選出爐,將為台南市美術館的籌建動工,儲備軟硬體兼具的實力。為了將城市的眼光放得更大更遠,規劃催生「新營美術園區」,希望它成為一個串連都市藍帶及市民參與的空間美術館。此外,都會公園博物館ROT案順利簽約後,全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台南都會公園博物館,未來將使台南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展望未來,台南市美術館的籌建、台江文化中心的興建、新營美術園區的打造、新昌里司法宿舍微型文化園區的開放、噍吧哖紀念園區的營造、台南水道的修復與台南都會博物館園區奇美館的正式開館,都將厚植台南文化首都的內涵,實現文化立市的理想。包括東區的台南文化中心及新營文化中心擔任文化領頭羊角色,以及佳里的蕭壠文化園區、麻豆的總爺藝文中心、歸仁文化中心、新化演藝廳、柳營的吳晉淮音樂紀念館等,我們都以大台南的空間來做整體思考,打造多核心的文化空間,讓更多市民享受到藝術文化的美妙與薰陶。
  要作為名符其實的文化首都,台南還要更加努力,承擔起復興台灣文化的重任。我們落實族語推廣與培訓,原住民學生族語認證九連霸,通過率年年第一;設立「札哈木部落大學」、啟用「西拉雅文化會館」、開辦台南客家學堂、推廣客家語言、完成本市客家文史研究,以及舉辦各族群文化節慶、輔導各族歲時祭儀,展現尊重多元文化的城市價值。此外,提倡優質廟會文化,與各大廟宇約法三章,規範燃放鞭炮時間、地點、種類與數量,並以「燒好香、減放炮、免燒金」讓傳統廟會文化中應有的藝陣得以展現,提昇廟會活動的品質。推動「台灣文化大學」,讓更多國人瞭解台灣及台南的歷史、人文及文化。由戰後台灣第一代人類學家、國寶級的陳奇祿院士主編、對台灣歷史重要無比的《台灣風土》,台南市政府克服困難出版發行。根據雜誌調查,國人普遍認為台北和台南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城市,這說明台南不只是五都之一,它早已跳脫國內城市競爭的格局,成為代表台灣的文化品牌。「台灣的歷史自台南開始,台灣的現在由台南領航」,我也相信在全體市民的努力之下,「台灣的未來從台南出發」。

二、豐饒大台南

  台南擁有全國最大耕地,是台灣最重要的糧倉之一,更是許多優質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如後壁稻米、玉井芒果、關廟鳳梨、官田菱角、麻豆文旦、歸仁釋迦、七股與安南區的洋香瓜,以及沿海地帶的蚵、文蛤、虱目魚、台灣鯛等。因此,在台南發展的圖像中,農業是關鍵要角也是市民安居樂業的基礎。
  然而,隨著全球產業型態的轉變,台南同樣面臨農業人口老化、年輕族群離農外遷、農村經濟凋零等困境,唯有勇於突破困境、創新思維,大膽走出自己的路,台南的農業才有新未來。務實做法、滿足因地制宜需求、讓農業永續經營與生存的「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政策,遂成為台南農業新藍海。
  大台南的每一分土地所栽種的優質農產品,都蘊含著農民的心血,只有提升農業技術,暢通管銷機制,才能讓農民的辛苦轉換為財產收益。合併升格後,落實新農業各項施政項目,讓農民實質收入大幅提高,例如農業產值從合併前的429.3億元,躍升至2013年的555.4億元,增加了126.1億元;又如發展具競爭力的優勢農業專區高達5,183公頃,較合併前增加4,698公頃,讓產量與產值雙雙提昇。再如成功拓展台南的蘭花、芒果、鳳梨、文旦等金字招牌農產品,外銷至日本、韓國、香港、中國、澳洲、加拿大等地,其中芒果2014年外銷2,456.7公噸,較合併前增加1,674.6公噸,另透過栽種技巧的改良,更成功於2014年將鳳梨首度外銷至北美洲的加拿大,台南優良農產品走向全世界,我們都看得見。
  台南市致力蘭花產業發展,擁有175公頃的蘭花生技園區,全數招租進駐,讓綠色經濟─蘭花產業,在台南生根、茁壯。台灣國際蘭展十年有成,已躍升為全球三大蘭展之一,外銷訂單及入園參觀人數,年年攀升,2014年蘭花訂單高達95.3億元,較合併前增加40.3億元。蘭花生技與蘭展已在台南萌芽與生根,並走上頂尖的世界舞台,逐步實現用蘭花養活更多台南人的願景。
  結合各行政區生產的農產品,讓在地的生命力得以展現,台南全年各月份都有精彩的產業文化節,如白河蓮花季、後壁好米嘉年華、東山咖啡節,關廟、新化及龍崎的鳳梨好筍節,北門、七股、學甲的虱目魚節,善化、西港、安定的胡麻節,麻豆、大內、下營的文旦節,新市毛豆、白蓮霧、佳里牛蒡、柳營牛奶、官田菱角、六甲火鶴、學甲蜀葵等,精彩絕倫,成功利用產業行銷在地文化與觀光,讓地方蓬勃、繁榮。
  2011年開始施行農村再生條例以來,台南市已通過50個農村再生計畫,全國第一,共獲得超過5億元軟硬體建設經費,打造富麗的新農村與美麗的新家園,凝聚在地居民的向心力與認同感,促進農村永續發展。
  農村人口老化快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讓老農有機會交棒,年輕人願意返回農村,重拾天倫,活絡農村產業,是推動「新農人」政策的發想來源。三年多來結合農會及農業技術單位建構完整的輔導體系,包含協助及輔導取得農地、資金等,並規劃農民學堂等講座課程,解決從農青年專業技術缺乏的問題。已成功吸引284位45歲以下的新農人返鄉務農,展現農村新風貌和新活力,每一位新農人都是一篇感人的故事,值得敬佩。
  為了讓台南市的珍貴農地都能「地盡其利」,三年多來致力農業升級,輔導農民種植外銷潛力作物包括毛豆、胡蘿蔔、牛蒡等及進口替代作物與地區特產作物高達10,914公頃,和有機農業251公頃,減少休耕面積28,664公頃,全國第一,未來還要挑戰「零休耕」目標,讓農業在台南蓬勃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優渥。
  養殖漁業也是台南的重要產業,三年多來投入養殖漁業的公共設施改善高達4億7,942萬元,受益面積達1,500公頃;並規劃石斑養殖區286公頃,以及協助台灣鯛養殖場取得國際ASC認證達12家,占全球近二分之一,打開外銷歐盟市場。

三、親水大台南

  極端氣候下,台南每年面臨久旱不雨的限水危機,以及汛期颱風季的淹水隱憂,還有難以預測的天氣變化,其中瞬間急降雨,動不動雨勢就超過標準,是三年多來最大的挑戰。 台南淹水潛勢面積占全國三分之一,屬於受災高風險地區,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推估還需要450億元,台南才能完成25年防洪標準。治水建設是市府不可迴避的責任,因為「水患不治,市民生命財產無從保障,台南不可能進步」、「水患不治,台南沒有繁榮的本錢」。在龐大治水經費無法一次到位的情況下,市府自籌16億元進行四大水域應急工程,除水利團隊的專業外,也結合市民的生活經驗,以系統性的「總合治水」治理模式,發揮10年防洪的保護標準,但整體治水建設還有相當的缺口尚未完成,還須持續努力。
  合併升格以來,各項治水規劃分批依序進行,不僅有應急工程,也有橋梁改建的配合計畫,並積極推動河川及水庫疏浚,加強坡地、海岸水土保持與管理,並持續執行雨水下水道建設,建構完整排水系統、配合道路新建工程辦理分洪疏通等工作,具體成果包括整治的水系達30條、護岸新建長度233.6公里、河道拓寬46公里、新建8座滯洪池、2處分洪道,及配合治水改建28座橋梁等,治水成績有目共睹,淹水面積從98年莫拉克風災的55,000公頃,在去年康芮颱風過境通過考驗,淹水面積大幅減少至3,310公頃。
  其他具體治水成效,還有困擾30多年的三爺溪應急工程已完工的沿線、麻豆排水沿岸及永康許多地區、柳營八翁地區、鹽水、學甲一帶及安南區等區域,在各項水利建設陸續完成後,已逐漸擺脫每雨必淹的窘狀;而為了發揮治水綜效所採取的創新作為,包括採用搖控啟動抽水機、建置水情監控中心、台南水情即時通APP、無人飛行載具災後偵測等,達到防災、減災、避災及加速救災的功能。
  水質淨化也是綜合治水概念下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污水下水道建設更是城市進步的指標,用戶接管率從合併初期的11.57%上升至21%,對河川淨化已產生顯著的效果。而安南區鹽水BOT污水系統、永康及仁德污水系統也都積極建設中,完成後用戶接管普及率將可達36%,還有污水回收再利用、水質淨化處理、運河污水截流等進行中的建設,都將大幅升級台南未來的水質,為市民營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山海圳綠道」是打造親水愛水,建構綠色水岸城市的重要建設,將建置一條從台江國家公園出海口至烏山頭水庫的天然綠道,全長45公里,總面積達235公頃,儼然成為台南的中央公園,同時也進行整治河川後的水岸植樹與綠美化工作,如本淵寮排水、將軍溪排水等,為市民增加更多休憩與運動的空間。至於山海圳綠道的延伸,規劃串連台灣歷史博物館及台南都會博物館奇美館,並打通運河沿岸自行車道,連接黃金海岸自行車道及竹溪綠廊,形成完整的水岸自行車道網絡,創造更舒適的親水空間,看見美麗的水岸風光。
  未來將持續爭取中央6年600億的治水經費,為市民打造不淹水的家園。在配合國土計畫藍圖上,建構第二道治水防線、利用閒置鹽田做為滯洪池活化空間、建構水岸環狀自行車道實現低碳慢活的城市目標、整治各排水植樹綠化高灘地公園、打通運河步道,恢復清澈水質、打造台南清溪川,讓竹溪成為市民築夢之溪,注入城市新活力以及透過設置雨水調節池、出口逕流管制讓開發行為逕流零增量等措施,將台南打造成為一座海綿城市,實現「仰能擁無限河景,俯可掬一瓢清流」的理想。

四、科技大台南

  「綠色」和「智慧」一直是台南最大的潛力,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台南擁有天然良好的日照條件,2013年全市總日照時數高達2,094.8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且具有群聚的光電產業,整體產能佔全球第三名,為綠能科技產業重鎮,是發展陽光綠能、打造科技新城的絕佳條件。而中研院南分院規劃新設農業生技、光電資訊、人文考古三院所,決定落腳台南,除具帶動南部學術研究發展之意義,也展現台南的科技實力。
  2011年啟動「陽光電城計畫」,就是希望善用日照充足與在地產業條件,鼓勵公、私部門、社區增設太陽能光電系統,讓台南市成為永續低碳的綠色新都,希望在台南這座城市,就如同身穿著文化的錦衣、頭帶著閃閃發亮的太陽能皇冠,人們優遊在文化與科技交織的生活當中。三年來經由公私協力,台南市取得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同意備案件數1,200件,全國第一,發電量相當於四分之一個曾文水力發電廠,可以供應2.1萬戶家庭用電量,減碳量約等同於125個台南公園,展現台南科技實力,大步邁向科技綠色之都。
  同時綠能生技產業也產生群聚效應,其中生技產業新增37家廠商進駐,投資金額18億元、預估年產值32億元,增加484個工作機會;綠能產業新增32家廠商進駐,投資金額79億元,預估年產值約128億元,增加1,461個工作機會。而因應台南科學園區光電相關支援性產業設廠需求,所設立的南科樹谷園區,153公頃土地已售罄,增加31家廠商,創造2,408億元的年產值,提供16,154個工作機會;還有柳營科工區及永康科工區合併至今共創造1,774億元年產值,提供17,518個工作機會。
  2011年至2013年共舉辦4場產業博覽會,累計參加廠商有608家,成交金額高達1億元;以及協助業者參加國內外生技產業活動,開拓生技綠能產業市場,現場接單數達新台幣4.7億元;並推動生技聯合檢測平台及生技產業市場拓銷平台。
  在運用科技,創新智慧服務模式方面,推動遠距健康照護服務計畫,24小時提供專業人員即時諮詢服務,建構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照護服務模式,共服務240名,並將導入雲端科技,建立市民健康雲平台及生物資料庫,深化遠距醫療照護發展。還有發展雲端行動學習,2012年成立全國首座「飛番雲端中心」,建構雲端虛擬機房提供全市中小學共用,已有240所學校適用,並發展雲端行動學習與教育雲策略聯盟,與微軟、思科、華碩科技產業及國內外知名學校進行雲端技術交流。

五、永續大台南

  全球氣候劇烈變遷,節能減碳已成為地球村成員的共同責任。台南是文化古都,結合低碳城市的新文明,台南風華才能歷久彌新;有別於其他城市,台南市的節能減碳是以「人」為出發點,著重在地居民自我意識的培養,減碳從自己做起,再逐步拓展到社區,然後再到整個城市。
  2011年台南市獲選為南部唯一的低碳示範城市,2012年啟動台南低碳元年,成立「低碳城市專案辦公室」,並首創全國制訂「台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明定具體減碳指標,積極執行各項低碳計畫,宣示落實低碳生活的決心。
  低碳生活是一種新的型態與價值,三年來實踐在各個面向的施政作為上的具體成果,包括制定本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推動在地食材縮短碳足跡;推動在地產品碳標籤認證,計有49項產品取得,全國第一;以及推廣低碳飲食、首創全國建置四省管理平台、開闢自行車道323.424公里、汰換老舊耗能水銀路燈52,189盞、推動生態城市綠建築112座、輔導成立8案陽光社區、推動48所生態學校、推動廟會文化優質化及寺廟節能減碳、打造九份子生態低碳示範社區、完成智慧電動汽車示範計畫等。
  此外,在低碳校園的推動方面,2013年教育局率先全國規劃「低碳示範校園標章認證」,共有48所學校通過;學校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施共143所,總設置容量7,671.49kwp,每年減少5,843.5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還有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查證,成為台灣第一個溫室氣體盤查國際認證的城市,展現本市綠色環境治理績效,同時證明台南低碳城市的建置已走在台灣的最前端。今年再進一步啟動碳中和示範,擬訂氣候變遷調適計畫,未來更希望建構一個足以承受氣候變遷衝擊及壓力的韌性城市,讓台南市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也是對下一代不悔的承諾,更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在水資源污染防治上,市府成立河川海洋污染防治小組,透過市府、檢警調與環保團體、志工的結盟,共同巡守珍貴的河川,三年來共查獲236件次違規案件,實現環境正義。
  廢棄物處理的量能及土壤污染場地解除列管的面積,也有明顯增加,如清除二仁溪沿岸非法棄置77,562公噸廢棄物,以及嚴格監督中石化安順廠土壤污染陳疴舊案,要求中石化公司整治與照護齊頭並進,已移除中石化安順廠13.51公頃污染面積,讓當地環境逐步改善。
  在生態保育與維護方面,同樣不遺餘力,三年多來的具體成果包括:連續8年來台渡冬的黑面琵鷺數量破千隻;水雉數量由319隻增加至617隻;珍貴老樹公告列管49種219棵,辦理老樹健診717棵次;長期致力鳥類棲息地、濕地生態保育及野鳥復育工作,獲國際鳥盟頒給台南市政府國際保育特別獎。

六、時尚大台南

  台南是成衣、紡織業重鎮,14所大學院校30個時尚相關系所,密度稱冠全台,如何運用豐厚的產、學、研能量的發展優勢,促進產業創新發展,讓台南成為優質品牌的發源地、流行時尚之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三年多來,市府透過計畫輔導自我品牌建立及提供新品展示平台,使在地業者由原料供應商或代工廠轉型,建立自我品牌,例如和明紡織創立「PachySandra」、宏遠興業創立「Eversmile幸福台灣」,並帶動創立如Annshop、織本主義等新的時尚品牌;以及配合自有品牌業者輔導轉型觀光工廠,包括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和明織品文化館。另分別在安平古堡、海安路、武德殿、長榮酒店及淺草市場等地,舉辦流行時尚秀,提供在地品牌展示平台,三年來共計辦理8場,2013年以在地自由品牌發表新品秀,創造超過1,500萬元商機。
  另外,每年舉辦的流行時尚設計競賽,三年來計有553組團隊1,753件參賽作品,部分優勝作品已量產並商品化。還有媒合在地台南百年老店與設計師,融入台南意象與在地元素,創作台南故事袋包,帶動超過2,400萬元營業額。還有培訓台南在地學校30位打版設計新銳,並成功媒合7位在地就業。2013年辦理「品牌台南高峰論壇」,邀請LV前掌門人文森白斯汀 (Vincent Bastien)分享「愈在地愈國際」精品策略,提供國際交流平台,建構台南成為具流行時尚國際觀的品牌城市。
  整合紡織、袋包、鞋類、通路、行銷廣告等業者、設計師及學研界共同成立「台灣時尚產業聯盟」,從設計端帶動產品和原料的需求,再進一步從設計師、原料供應、生產製造、通路,搭建平台,推動台南時尚產業升級,帶動時尚產業群聚發展。合併升格以來新增流行時尚廠商家數49家、創造就業機會1,688個、投資金額22億9,000萬元、預估年產值70億1,000萬元。

七、便捷大台南

  基礎公共建設的擘劃、興建與管理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台南市要打造成為文化、生態與科技並重,兼具在地特色及國際競爭力的宜居城市,優質的基礎公共建設必然是指標。
  為打通台南交通的任督二脈,我們已完成23條生活圈道路建設、新闢49條市區道路、新建及改建23座橋梁。加上全線通車的台86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柳營交流道,以及順利施工中的台84線東西快速道路北門段、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176至173線段、大灣交流道工程等,「三横」和「三縱」的交通路網正逐漸成型。工務局以打造「台南1小時生活圈」做為未來交通建設的願景,將擬訂優先順序,逐步推動,給城市帶來更大的便利,並為市民的生活增添便捷的幸福感。
  從台南市的地理環境與人口分佈來看,城鄉並存是現狀,因此還有許多農村的基礎建設需要建置與維護,三年多來地方需求甚殷的農地重劃區農水路的更新改善,在中央與地方的努力下,共改善2,274公頃、修建農路287.85公里、改善給排水路138.94公里、修建擋土牆11.5公里,成果顯著。
  城市發展的速度與交通建設及交通管理密不可分,而公共運輸路網的建置更是現代化城市的必要條件。台南縣市合併後,37個行政區幅員廣大,很多地方沒有公車行經,在市民1999專線反應裏,對台南市公車有很大的期待。因此,市府以捷運化的精神,規劃一套公共運輸系統,在2013年公共運輸元年,啟動「捷運化的公車系統」,以合作代替合併,整合三家客運業者,打出「大台南公車」品牌。
  2013年8月全數開通「綠橘藍黃棕紅」六大幹線,以及74條支線,公車路線含括台南市九成以上的地區,不但行經每一個行政區,也經過每一間醫院、學校與風景區,大幅提升運能。市府努力讓台南市公車運輸系統越來越便利,加上「使用電子票證搭公車8公里免費」的政策,運量更見大幅提升,2013年搭乘人數高達1,191萬人次,較2012年成長21%,載客率達48.3%。
  2014年為「轉運站元年」,將打造六處轉運站,加強公車服務品質,並逐步規劃以顧客導向為主的「彈性公車」,針對不同對象推出客製化的運輸服務,以符合在地需求,串連起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哩路,讓四通八達的公車路網,縮短城鄉差距,並發揮公車安全、便利、便宜的價值,達成大台南公車成為市民生活與觀光旅遊利器的目標,讓大台南公共運輸邁向新的紀元。

八、魅力大台南

  台南有高山、有大海、有廣大的平原,有全國獨一無二的運河城市特色,還有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雲嘉南國家風景區、台江國家公園等三個國家風景區,和國際級的「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國家級的「鹽水溪口濕地」,以及名列台灣四大名泉,世界三大泥漿溫泉之一的關子嶺泥漿溫泉等獨一無二的自然美景,再加上全台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遠近馳名的美食小吃,台南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勢,自不待言。
  合併升格後,致力打造台南溫泉品牌,完成關子嶺及龜丹溫泉開發及供水,並輔導關子嶺地區全數29家業者取得全國最多的溫泉標章;而「旅行台南App」的開發,更深受自由行旅客的好評,下載量為官方觀光類全國第二名。
  規劃主辦大型活動的目的,除了為市民提供休閒、遊憩外,就是要將觀光客帶到台南,創造觀光利益,行銷台南,並提高台南的能見度,三年多來我們已看見具體成效。
  「一見雙雕藝術季」入選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觀光年曆」全國級活動;結合雲嘉南及西拉雅風景區主辦全台唯一的「北門送夕陽、高鐵瘋跨年、二寮看日出」台南跨年三部曲,已成為台南新品牌,帶動觀光新熱潮;「馬沙溝音樂會」及「關子嶺美食溫泉音樂節」等活動,主題鮮明,每年皆吸引一定數量的旅客前來。而鹽水蜂炮加上月津港燈節,2014年已帶動超過50萬人前往鹽水參觀,不但讓月津港重回歷史地位,更獲選為台灣國際行銷代表性活動之一。
  活動之外,結合美食所辦理的「清燙牛肉節」、「鳳梨酥大賽」及「團餐大車拼」,也都帶來一定的人潮;還有,安平的觀光魅力,獲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台灣香科年活動,更將台南無形國定資產特色,行銷的一覽無遺。
  台南全年溫暖的氣候,吸引黑面琵鷺每年遠渡重洋來到台南過冬,突顯台南冬天度假勝地的條件。台南醫療水平高,觀光醫療政策的靈感來自黑面琵鷺,係以觀光為主、醫療為輔的旅遊模式,期待台南成為外國人的寒帶生活圈。三年多來共辦理5場觀光醫療國際推介會,並分別於日本小松、中國大陸北京、成都、杭州、武漢、香港、天津等地進行國際行銷宣傳,以及成立台南觀光醫療平台,2013年迄今已創造醫療產值約2,069萬元。
  還有配合六大幹線公車,推出「公車輕旅行」的創新措施,除邀請名人作家進行「名人帶路」公車輕旅行活動,發表「大台南幹線公車輕旅行手冊」,並藉由「大台南公車輕旅行全國性行銷短片」影像,傳達台南的城市魅力,讓外地背包客也愛上台南公車輕旅行。
  台南香港直飛航線2013年7月18日正式啟航,打開台南的國際門戶,2014年3月30日起天天直飛兩地,總搭乘人數已超過4萬人次、總搭乘率近八成;在市府出面努力爭取下,中華航空繼台南香港航線之後,計劃今年10月下旬再增闢台南大阪航線,將為台南帶來新觀光效益與更便捷的飛航交通,台南魅力再添一樁。

九、育才大台南

  「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給孩子更廣大的揮灑空間,是清德推動教育的理念。由於第一線教育現場的校長、老師們對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及全體家長的支持,讓資源有限的台南市,不論在各項教育評比或競賽上都有好成績,這些優異的表現,足以證明台南市的教育,已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升格後,秉持「德智體群,五育並重」、「普通高中、技職教育並重」、「機會平等、城鄉並重」、「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並重」、「本土化教育與國際接軌」五大原則,鼓勵多元學習、適性發展,啟發每個孩子的潛能,讓莘莘學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茁壯。
  為保障偏鄉孩子的受教權益,我們堅持不廢小校,同時實施百人以下小校免學費及免費午餐。偏鄉小校雖然在學習條件上無法和市區學校相比,但其所擁有的資源卻是市區學校所沒有的,例如接近大自然的環境,所以偏鄉小校要結合在地人文、地理景觀,發展自己的特色。2011年至2014年共有37所學校,結合在地環境及文化特色,發展特色學校,建立學校特色品牌。
  而為弭平合併之初縣市教育資源的落差,已逐步完成各項制度的整合與建置工作,包括率全國之先完成幼托整合,2012年2月1日完成本市公立托兒所改制、2012年8月1日完成公立幼稚園改制,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則全數於2012年12月28日完成改制;落實公私立學校一律常態編班,2011學年度起統一電腦亂數S型編班,2012學年度加入私立國中小,2013學年度再加入國立南科實中、南科實小、南大附小;用人唯才校長公開遴選,2011年至2014年共遴選出114位國中小校長;降低國中小師生比,2014學年度國中每班30人、國小班級每班29人,較2011學年度各降低2人;制定「台南市社區大學發展自治條例」;以及首創在五育之外,推動第六育「食育」,制定「台南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讓孩子吃得健康、營養、安全,都受到相當的肯定。
  在無法扭轉12年國教2014年上路的情況下,教育局依既定時程與機制逐步完成各項工作,保障每個孩子的就學權益。對於今年制度上的缺失與不完美,已進行完整資料的蒐集,及展開全面性的檢討,並向教育部反映。台南市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教育的城市,期待12年國教的適性揚才、擺脫考試領導教學的精神,及就近入學目標、讓學生受教權更多元化的理念,可以真正落實,讓教改的最後一哩路可以更穩健、更踏實,激發出下一代的競爭力,看見未來。

十、樂業大台南

  以前老大人常說「吃飯皇帝大」。這句俗語不只是表面上所講的,人在吃飯的時候,就像皇帝一樣大,不可以打擾。其背後真正的意義是,人民吃飯最重要,即使是皇帝,也要把人民有飯吃看得比皇位還要重要。因此,讓市民充分就業,在地安居樂業,是執政者最重要的責任。
  清德在就職時即宣示「吃飯皇帝大」的施政目標,要打造豐衣足食的大台南,為鄉親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三年多來,我們看見大台南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與欣欣向榮,包括台積電、聯電、群創、萬國通路、台鉅等多家指標性公司加碼投資台南,投資總金額高達8,302.43億元,並創造6萬多個就業機會。此外,政大書城選擇在本市中西區展店,更讓原本閒置多年的延平大樓得以活化再生,展露生機。
  基於「滿足徵才者與求職者雙方的需求」核心理念,我們建立優質創新的職訓制度,來強化勞工的工作職能,包括與成功大學合作開辦「勞工領袖大學」,以階梯式的培訓模式,輔以取得學位的榮譽,同步提升學員的參與感及勞力素質;另導入TTQS,吸引1,950家廠商共同參與,並開發客製化的職訓專班,訓後不僅提升就業率,更發掘參與者潛在的勞動力。
  在促進就業方面,除增加就業服務據點,舉辦大型就業博覽會以及小型與單一徵才活動,邀集2,809家廠商,提供超過10萬個工作機會,初步媒合率達七成以上;並建置「台南工作好找APP」上線使用,創新手機就業服務台,自2013年8月15日測試版上線至2014年7月17日,共有9,999下載次數,並有3,173人次求職及求才。 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職場環境,也是市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勞資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本市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提撥率為五都第一,我們並提高職災慰問金,推動職災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整合志工資源,讓遭逢變故或房屋破落的勞工家庭,獲得良好的照顧與支持。未來將持續努力,以勞工退休專戶開戶率百分百、擴大推動簽訂團體協約至20家為目標,讓勞工權益更有保障,勞資環境更和諧,促使台南市成為企業永續發展、勞工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讓每一位台南培育的青年子弟都能學以致用,在地找到合適的工作,以縮短學用落差,一直是市府努力的目標。在青年就業端,市府積極促成本市產官學共同合作,2013年協助晶華酒店集團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台南晶英酒店僱用八成六台南市民,並進用31名台南學校的實習生。2014年7月再促成老爺酒店集團與中華醫事科大、台南應用科大、南台科大等產官學合作,對確保畢業同學未來工作及發展台南觀光均有相當助益。未來將建構更多不同性質的產學合作平台,讓更多企業和學校投入培育在地人才計畫,一起打造在地青年就學就業無縫接軌的環境。

十一、溫暖大台南

  打造溫暖友善的大台南,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可以在這座城市實現,是市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三年多來,善用有限的政府資源,結合無窮盡的民間力量,造福弱勢和需要被關懷照顧的市民,讓城市處處充滿溫暖。
  台南市的社會福利工作已逐漸開花結果。對於高齡市民的福利及照顧,市府一向不遺餘力,除新增84處社區關懷據點,讓據點總數提高到379處,涵蓋率57.18%;合併迄今辦理25,388場健康促進活動,服務1,279,352人次。實施65歲以上老人免費裝置假牙措施,迄今共裝置38,006案,提供高齡市民更好的健康保護;推動老人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失智老人守護天使、嘸鬱卒長者示範社區;提供友善交通運具─低地板公車58輛,每月平均服務94,900人,及改善候車亭,提供友善的候車空間;還有成立12家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建置高齡者陪伴示範廁所,以及獨居老人服務與緊急救援系統等老人照護與服務措施,都讓銀髮長輩們倍感溫馨。
  在身障朋友服務方面,同樣有具體的施政成果,包括復康巴士由合併時的30輛,增加到108輛,每月平均服務30,152人次,讓身障朋友行的權利更獲保障;成立22處社區作業所,提供身心障礙朋友作業及文康休閒娛樂活動空間;發放生活補助及免掛號費的就醫福利;輔導成立全國第一家「忙見客視障按摩公司」、建立身障人力銀行協助就業等,鼓勵弱勢勞工走出自信,穩定就業;建置無障礙公園環境,全面拆除公園內不友善的車阻;打造無障礙友善環境,完成40,500平方公尺人行道改善;成立大台南首支無障礙計程車隊,完成本市無障礙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塊拼圖。
  面對少子化時代的來臨,提供生育及托育費用的補助,就是希望減輕年輕夫婦養育的負擔,鼓勵市民生育,讓台南真正成為一個適合結婚、生子、悠然生活的城市。
  2011年訂定「台南市生育獎勵金發放作業要點」,提供生育獎勵金,產婦生產之第一名新生兒致贈6,000元,第二名以上新生兒致贈12,000元,合併以來共計發放54,255件、發放4億8,453萬6,000元。此外,實施2-4歲幼兒教保券共有158,623幼兒人次受惠;公立幼兒園免學費共有27,893幼兒人次受惠;成立7處托育資源站、2處公私協力托育資源中心;辦理偏遠地區保母訓練,輔導386人取得保母證書等施政作為,都是減輕年輕父母養育下一代的負擔,以及鼓勵生育的積極作為。
  而婦女保護服務與福利方面,共新增7處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建立婦女心理支持站,提供婦女心理支持與轉介服務;24小時緊急庇護安置,完備家暴及性侵害者的保護服務;設置「家事服務中心」,提供專業服務;廣設晴天創意築夢坊及秀格樓,協助弱勢婦女就業。
  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市府也針對其需求,推出各種福助措施,包括急難救助、醫療救助受益人數高達16,000人次;成立實物愛心銀行、愛心福利卡讓弱勢家庭受贈物資;弱勢學生與原住民學生獎補助達50餘萬人次;提供新移民家庭福利服務共服務近10萬人次;提供特殊境遇家庭扶助與兒少照顧據點;提供街友人道服務及提昇偏鄉自來水普及率,讓大台南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擁有溫暖的陽光。
  城市是個有機體,需要各個細胞都活絡,才能健康發展。三年多來,在打造健康城市的全方位施政下,從守護小樹苗措施、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到四大癌症篩檢、傳染病防治、行動醫院功能的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遠距照護守護市民健康,再到設置20個心理諮商據點,以及首創全國成立藥師照護志工大隊等,全面性的照護市民健康,成果相當豐碩,本市自殺死亡率由2011年十萬分之17.8,降為2013年十萬分之16.8;本市市民的平均餘命較合併前增加0.33歲,表示健康政策的方向正確與優質的執行力。

十二、安全大台南

  「安全」是城市發展的最基本條件,因此,建構安全無虞的大台南,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永遠是市政的第一要務。
  縣市合併升格後,成立全國第一個地方政府的災害防救辦公室,整合本市災防工作,建全災害應變機制。面對風災、水災的威脅,在穩固機制保護下,各項災損都能有效控制並降至最低。在防災防救業務上也有優異的表現,災害防救深耕計畫,連續三年獲評全國「特優」,五都唯一。
  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市府一直將災防演練列為重要的業務執行項目,更經由不斷地預防整備、認真操練各種情境,建構完備的災害防救應變標準作業流程。三年多來的各項災防演練,包括災害防救兵棋推演、萬安35號演習、水災演練、萬安37號演習,都連續4年榮獲全國特優或第一名的殊榮。
  731高雄嚴重氣爆事件後,市府立即盤點全市所有管線配置,本市並沒有埋設低燃點丙烯及乙烯等氣體管線,三家天然氣瓦斯的輸氣管線都有依法辦理安全檢查及維護,市府也每年查核,確保市民的安全。並展開檢討類似災變的處理、管線單位管理、毒化物處理等機制,及台南石化業分佈及工業管線鋪設情形,落實安全大台南,讓市民安心。
  給市民一條安全、便捷回家的路,是對市民的承諾,已完成48條「路平專案」,並獲得交通部「金路獎」的肯定。首創「行人安全.店家賺錢─騎樓暢通計畫」,以人性化角度出發,尊重市民生活習慣及店家經營需求,採取獎勵為主、取締為輔,設計友善騎樓競賽,鼓勵市民自發性爭取榮譽,2013年全市共有21區63條騎樓路段參賽,共頒發10條路段「小綠人獎座」;2014年延續由下而上的方式,鼓勵區里、商圈參賽,共同參與社區環境改造,並還給行人安全的行走空間。
  在城市治安方面,除迅速破獲重大刑案,積極提升刑案破獲率、查緝各級毒品、檢肅黑道幫派犯罪,打擊犯罪,降低治安案件,維護社會安寧,並運用科技智慧建置治安監視錄影系統新增482機組、6,644支鏡頭,經費達5億3千多萬元,協防城市安全,讓人民免於恐懼。合併後連續3年在內政部警政署六都治安滿意度調查,位居六都之首。
  對於公共衛生的維護也有緊密扣合的標準作業流程,形成堅實的防護網,有效管控疫情,包括登革熱、狂犬病的防疫,以及禽流感的預防等。2013年啟動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小組,律定有效食安維護網,把關食的安全,讓市民吃得安心。

十三、志工大台南

  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敦厚、質樸、善良、饒富人情味的台南人,不但是這句話的最佳印證,同時也是台南地區最大的資產,更是協助城市進步與穩定社會的最大力量。
  志工是打造美好城市不可或缺的力量,市府三年多來積極結合民間力量推動台南的進步,建立各領域志工網絡,鼓勵市民加入志工行列,包括成立111隊環保志工隊,招募6,440名環保志工;河川巡守隊44隊1,002人;消防志工隊1總隊、8大隊、30中隊、90分隊,義消共計3,650人,全國最多;社區巡守隊235隊6,678位社區巡守志工;警察志工隊20隊1,122位警察志工;文化志工隊16隊1,903位志工,服務績效獲中央評定2金13銀28銅殊榮;還有97名觀光導覽志工,以及社會福利志工等。
  目前全市計有4萬多位志工,2013年服務總時數超過540萬個小時,從他們的服務身影中,我們看見了台灣志工的奉獻精神。

十四、美麗大台南

  台南要成為具有美感、有品味的國際之都,市容景觀的改善與環境的美化,是迫切且無可逃避的工作。社區如同城市的細胞,是台南市最重要的單位,社區美,大台南自然就美,2012年所推出的「優雅新都大台南─市容景觀改善計畫」,就是要凝聚社區共識,與市民一同努力,從美化社區開始,讓台南越來越清淨、越來越美麗。
  「好望角、巧佈點、台南築角及綠社區培力」是城鄉風貌型塑及社區環境改造的四大品牌,三年多來共改造167處,另完成73案城鎮風貌營造,執行中19案,讓市容景觀煥然一新,為台南帶來嶄新的視野和面貌。而堪稱台南市凡爾賽宮的台南都會公園博物館園區奇美館,也將在今年12月試營運,2015年元月正式開館營運,定能成為台南的新亮點與新地標,為台南帶來人潮。
  最令人感動的是,社區、里鄰的攜手努力營造優質的生活空間,不但讓台南市獲得民間環保媽媽基金會的認同,名列五都最乾淨的城市,三年來更贏得國際宜居社區大獎一金六銅之殊榮,向國際展現本市優質社區環境,實現打造移居、宜居城市的施政目標。
  公園有「都市之肺」的美稱,除了具有景觀美化、運動休閒的功能外,它還具有潔淨空氣、提升生活品質的作用,所以,公園已是城市規劃的重點,也是市民生活所必需。三年來市府努力實現「一區一公園」的政策,讓每一個行政區都至少有一座1公頃以上或相當的公園,以滿足市民休閒及運動空間的基本需求,至2014年上半年已新闢31座公園,未來隨著台南都會公園博物館園區、山海圳綠道、平實營區中央公園及二期巴克禮紀念公園的逐步完成,台南將充滿綠意和生機,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美麗花園城市。
  台南市的殯葬禮俗與文化,具有在地性,要移風易俗誠屬不易,然而殯葬禮儀的進化已是城市推向文明必走的一條路,也是維護環境生態與都市景觀不可迴避的改革要項。
  處理全市大量的墓地,須要龐大的經費,難以一蹴可幾,需要周延規劃,完善配套。考量輕重緩急,市府改變作法,先從墳墓公園綠美化開始,三年多來共完成約5.14公頃,將持續擴大執行。另為提昇新殯葬文化,在今年3月26日啟用本市第一座「植存」專區「大內生命紀念園區」,同時完成海葬受理程序暨建置相關再處置設備,持續推動綠色殯葬文化,期待翻轉大眾對殯葬的刻板印象,突破傳統與保守忌諱心態,用新思維重新省思身後事。

十五、活力大台南

  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樂活的人生。為了讓大台南洋溢健康氣息,合併升格以來,積極打造健康城市,促進市民身、心、靈健康,三年來創新成果豐碩,以甫公布的2014年第6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評選結果為例,市府共獲得13個獎項,16個獎座,較2013年成長許多。
  合併升格後,執行運動島計畫,推廣全民運動風氣,為城市注入活力元素,讓大台南展現無限活力。三年多來持續辦理各項競技與全民運動賽事,包括推出四季路跑、全市聯合運動大會、全國身障國民運動會、國際龍舟錦標賽、國際獨木舟錦標賽等國際與全國性之大型體育活動共52場次,參與競賽選手共174,115人次。其中國際龍舟錦標賽參賽隊數更屢創新高,2014年5月29日起為期五天的「2014國際龍舟錦標賽」共有220隊伍約5,100名選手參與競賽,參賽隊伍數再創歷年之最。
  2014年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是縣市合併升格以後,台南第一次辦理全國性的綜合運動會,主軸是「超越障礙‧愛在台南」,許多貼心服務以及創新作為,包括在各賽場設置醫護小組、物理及職能治療師、輔具維修、復康巴士及志工服務等;首次利用創新科技發給視障者「有聲音的獎狀」;國際音樂大師久石讓先生被本次身心障礙運動會的精神所感動,慨然接受在選手之夜提供戶外同步轉播,用「風起」逆風屹立勇氣的磅礡樂音,傳達其深度的人文關懷與溫暖,帶來震懾人心的鼓舞力量。都讓身心障礙朋友感受到台南這座城市的溫暖,也獲教育部體育署肯定,是一場成功的賽會。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而在台灣棒球歷史上,台南扮演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許多職棒以及活躍於美國大聯盟的旅外好手都出身台南。曾經,遠征美國威廉波特的台南巨人少棒隊,國人徹夜觀看球賽,隔海為其吶喊加油;台南巨人少棒隊不負眾望,奪回世界冠軍獎盃,當年盛況相信許多市民至今仍歷歷在目、津津樂道。
  棒球運動是台南的運動特色,為了尋回台南棒球的歷史榮景,歷經二年的籌備,我們成立台南市有史以來第一支城市棒球隊,2014年3月台南市甲級城市棒球隊正式成軍,除積極展開集訓,並協助基層棒球推展向下扎根;而本市少棒代表隊已在今年7月14日完成選秀作業,並積極進行集訓。還有扎根三級棒球的重點計畫「亞太棒球訓練中心」也順利進行中。此外,2015年起將連續舉辦3屆IBAF世界少棒錦標賽,是真正的大型國際比賽,也是重振本市棒球雄風,成為推動台灣棒球運動繼續前進的力量。

十六、書香大台南

  台南是文化首都,更是全台首學,境內有國家文學館,還有全國歷史第二悠久的圖書館─台南市立圖書館,應該善用這些豐富的資源,來推廣城市閱讀風氣。
  打造書香大台南是清德的重要施政理念之一,因為相信閱讀可以改變生活、可以翻轉人生、可以豐富生命力,更可以增進知識,進而提昇城市競爭力。
  有優質的閱讀環境,才能成就書香氣息的人文城市。三年多來,在公共頻道製作「非讀BOOK台南愛讀冊」電視讀書會、舉辦「兒童文學月」、完成全市圖書館通閱服務,以及創先全國提供0-3歲幼兒閱讀禮袋,讓台南市的新生兒,從0歲就開始培養書香人生;硬體建設方面,新建安南區的土城分館、東區的裕文圖書館完工啟用,南區第二分館施工中、台江文化中心也規劃有圖書館的設置,另各行政區的圖書館也透過維修加值賦予新的面貌。
  逐年提昇圖書館的購書經費,2013年平均每人購書經費從合併前的6元增加到22.2元。依據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公共圖書系統」的統計,台南市2013年全市借閱圖書高達657萬冊,每人平均閱讀件數為3.49冊,高於全國平均數的2.8冊。
  為了將閱讀的種子散播每個校園,我們推動國中小校園圖書館優質化,營造優質的校園閱讀環境,在各校歷任校友的慷慨解囊、大力贊助下,截至103年7月15日圖書室優質化的完成比率已達93.7%;在軟體方面,除推廣晨讀計畫,也與佛光山合作推動雲水書坊行動圖書車,照顧偏遠地區的學童。2014年推薦的永仁高中、後甲國中、開元國小、大成國小、二溪國小及新山國小等6所學校,全數獲得全國閱讀磐石獎,成績全國第一,相當不容易,足見閱讀在這座城市的深耕與努力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教學卓越獎及閱讀磐石獎的典範轉移,提供學習楷模,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們閱讀好習慣的基礎場域,種下書香的種子,期待書香在大台南這座城市裏,萌芽、開花、結果。

十七、國際大台南

  當城市競爭與城市外交已成為國際交流的新趨勢與新潮流,三年多來市府成員齊心協力,共同做好市政的每一項工作,並以堅實的市政成果,帶領台南迎向世界,結交全球各地的友好城市。
  為拓展大台南的國際視野,市府不僅延續與合併前各姊妹市的友好關係,更進一步建立國際交流平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大台南在人權、觀光、文化、經貿的軟實力。升格以來,與本市簽訂友好交流協定的國際城市有日本金澤市、澳洲黃金海岸市、日本長崎縣平戶市、美國亞利桑那州、澳洲南威爾斯州帕拉瑪塔市、日本群馬縣水上町、日本滋賀縣、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等;並與美、比、荷、印、瑞等五國知名國際城市,簽署智慧城市合作備忘錄,展現堅強的城市外交實力。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積極推展與其他20個以上國際城市的實質交流,如311日本東北大地震賑災捐款、台南香港首航,以及赴上海舉行醫療觀光推介會等,除促進雙邊友誼,同時提高國際媒體採訪曝光度,讓台南的城市發展與文化風貌,成為國際目光的焦點。此外,三年多來到訪本市的各國政要、工商文化團體及國際傳媒,共有406團,包含68國6,195名外賓人次。
  2014年8月16日清德以「國際棒球賽事」、「智慧城市」為考察主軸,率團赴美訪問8天,共計走訪紐約、華府、威廉波特、鳳凰城、洛杉磯及舊金山等6個城市,外交成果豐碩,獲得亞利桑納州 Chandler市頒發「台南少棒日證書」,訂定每年的8月21日為「台南市少棒日」 (Tainan City,Taiwan Little League Day)。
  2014年台南市以「結合台南市綠能運輸系統,打造百年文化首都經濟轉型」為主題,成為台灣唯一獲選IBM智慧城市大挑戰的城市,並於7月7日啟動專案諮詢及改善規劃服務,IBM五位國際專家歷經三週實際走訪台南各地,提出「科技、溝通、治理」三大原則七項建議,讓台南市的古文化與新文明持續綻放,並躋身國際智慧城市之林。
  城市外交可以創造多元的效益,不僅在文化、經貿、教育、觀光、衛生,甚至都市規劃、交通建設、環保議題上都可以建立友好的交流管道,未來將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持續深化與我友好城市的合作互惠,並擴展建立友好關係的城市數量,邀訪更多國際媒體訪問台南,讓世界共同見證台南的進步與宜居的環境。

十八、繁榮大台南

  台灣的發展「重北輕南」,合併後的大台南,因過去縣市層級及歷史發展的脈絡形成「重南輕北」,甚至在地理區域上自然形成所謂「溪南」與「溪北」的講法。合併後,透過公共建設,特別是交通建設來導引人口的移動,由南向北擴散,並思考運用每一個區域的特色與潛力優勢,納入城市規劃,扶植區域弱勢,讓人口充實、產業蓬勃、交通便利,因為,唯有各區域均衡發展,才能繁榮大台南。
  台南市合併升格後,不論在經貿或觀光產業,都深具潛力,各方看好台南未來的長遠發展,2013年7月台南與香港定期航班啟航,8月安平港通過為自由貿易港區,並升級為自由經濟示範區,不但重新開啟台南海空雙港的國際門戶地位,也讓台南向國際城市邁進一大步,帶動區域發展。
  在推動經濟發展上,三年多來締造多項第一,包括公司登記家數成長率五都第一,以及16家觀光工廠成長數、產業輔導計畫補助金額2億3,590萬元、輔導350家數、爭取老舊工業區更新經費等,皆為全國第一。在促進消費經濟,活絡商業發展方面,每年規劃新化年貨大街、台南商展、台南購物節等大型商業活動,參與店家數、消費人次及營業額等,年年創新高。以台南購物節為例,連續3年參與總人數超過105萬人次,並創下25億元營業額的佳績。
  基於都市發展需要進行土地開發的部分,目前的政策工具為「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進行中的九份子、平實營區、永康物流、新營客運轉運中心等市地重劃案,及南台南站副都心、永康砲校遷建暨創意設計園區、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中國城暨運河星鑽地區等區段徵收案,對於區域機能的重建、生態景觀的改善、經濟就業的活絡,都會產生極大的助益。
  推動開源計畫,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啟動重大開發案,共完成台南都會公園博物館園區奇美館ROT案、市定古蹟林百貨OT案、海安路地下停車場ROT案、永華國民運動中心OT案等12件促參案件簽約案,民間投資金額約208億元,成績表現亮麗。
  我們對於城市發展的使命感,也展現在財務管理績效上,三年多來總債務減少127億元、稅收增加43億元、財產活化媒合節流總效益高達42.1億元;同時歲入出差短決算數也逐年減少,還有自有財源比率也逐年增加,從2010年度的48.64%,爬升到2013年度的64.8%,這是城市發展的正向指標之一,我們看見大台南正逐步邁向繁榮富足的未來。

清廉勤政,城市治理新標竿

  台南治理就是要建立制度,打造「廉能兼備」的政府。升格後,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用人唯才」制度,首創全國的「儲備區長培訓制度」,透過甄選、培訓、用人三階段,拔擢優秀區政人才,樹立文官培訓典範,獲考試院肯定為全國創舉;還有校長遴選、停車收費員、醫事人員、測量助理、清潔人員等公開招考與晉升機制,以及約聘僱、臨時人員集中考試制度等,提供有能力的人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好人出頭,實現公義社會價值。
  為展現「清廉」的決心,市府主動結合地檢署,推動「基層扎根廉政工程計畫」以及「履順專案」,提供優質的採購環境,讓廠商履約順利,確保履約品質。還有,包括建立小額採購公告欄、建置政府公開資料平台,以及落實陽光法案與職期調任機制等,都是實踐「清廉勤政」基本要求的積極作為。除此之外,審計處針對2011到2013年五都所辦理的採購,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結果本市「政府採購」風險屬五都最低,再次顯示市政團隊對「清廉執政」的堅持經得起考驗。
  升格後,「市政會議」是最高決策機制,每週召開的「跨局處協調會議」,為整合機關單位的橫向聯繫機制,每月召開的「區長會議」,則擔綱縱的聯繫管道,「新3D市政團隊」於焉成形。同時不斷創新思維、精進為民服務效能,繼永康戶政事務所榮獲第四屆政府服務品質獎,今年本府消防局及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雙獲第六屆政府服務品質獎,讓本市在第一線服務得獎機關中,獨佔2席,獲獎比率全國第一。
  每年召開的「區里互動溝通座談會」,是傾聽在地意見,解決在地問題的創新作為,也是全國22個縣市唯一的作法,2014年舉辦12場區里互動溝通座談會,於9月2日圓滿結束。今年的座談會除延續以往,深入了解與蒐集地方建言,同時邀請各行政區的區長,針對合併後三年來的各項建設成果及未來展望提出簡報,讓大家看見台南的改變,展現為民服務的執行力。

看見未來.大步向前

  回顧一千三百多個日子,清德受市民的栽培,肩負市民的期盼,面對合併帶來的種種陳疴待決,建立機制打下基礎期待甚殷,唯有確立方向、接受挑戰、不砲打中央,不推諉過去,帶領市府團隊,用穩健的施政風格,才能向前邁進。感謝全體市民的支持,您的支持與肯定正是督促清德承擔為台南找回台灣首府榮光的最大動力,清德也承諾下一任期,會賡續既有基礎大步向前,向上提昇,讓台南市成為最宜居、最友善與最幸福的城市。讓我們一起攜手,持續綻放「文化首都、觀光樂園、科技新城、低碳城市」的光芒,迎向美好的未來。